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十二五”期间研发将促研中药企业发展
来源:医药网发布时间:2012-07-16点击:3916次
生意社7月16日讯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文简称为中医药“十二五”规划)的颁布实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强的政策保障,中药市场的极大扩展,为中成药、中药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保障,政策扶持再加上市场扩展,中医用药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建有更强的发展动力。
中医药“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中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590亿元人民币,预期年均增长率为12%。这些具体目标将推动各级政府扩大中医药的服务渠道,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研发型中医药品牌“十二五”期间将获利
华泰联合证券的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4%,超过行业均值23.52%;中医院就诊患者增速保持在9%-10%水平,高于综合医院;中医院病床使用率也从2005年的65%快速上升至2009年81.58%,虽然低于综合类三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但增速明显。具体到中药的生产和销售上,2011年全国中药饮片(即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产业营业收入达853.72亿元,与2006年相比复合增长率达到35%以上;中成药实现产量242.6万吨,相比于2003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78%。
尽管中医药行业收入仅占我国医药行业总收入的约30%,但在西医的强势地位下,中医药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发展势头力超西医。
多位医药行业人士表示,伴随着十二五规划对2015年中医药医疗资源和服务具体目标的逐步落地,各类品牌中药及现代中药上市公司将进入黄金发展期,有上游中药材资源及具备较强现代制药工艺及品牌拓展能力的企业有望强者恒强,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与西医体系不同,传统中医的诊断成本较低、诊疗的个性化较强,而中医药产业化的主要瓶颈集中在对传统中医体系的突破上。只有一些通过对上游产业链延伸控制中药材品类与成本、保障中药材质量,与此同时能够不断进行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突破中药现代化瓶颈,以及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凭借品牌优势延伸中药价值产业链的公司有望在“十二五”的发展期间中获益。
中药研发误区成部分中药研发误区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讲究理、法、方、药一脉相承。想从某一方单独变革,都会打破一脉相承的整体关系,都是将医与药分离,很难行得通。许许多多疗效卓著、历代承传的名方名药,就是历代医学家根据临床需要而按照中药药理与组方原则制订的。任何一位真正称职的中医师,都会根据临床需要随时随地开出新药方,直接应用于病人。疗效好又能重复的便会流传下来,或制成成药。可以说,某些中成药走向社会的“审批权”就掌握在医生手里。
有人想把中药的研发当作突破口来改造中医药,使之“科学化”。岂不知,以西药研发的方法与要求研发中药,就等于用制砖的模型来制瓦片,不管主观愿望多么美好,不管制作多么努力,最终制出的仍然是砖块。之所以说用中药原料以西药方法研发出的新药不能再称之为中药,主要是它改变了原有中药的寒热温凉的属性与归经性能,已不能再按原来的理论指导临床应用。
众所周知,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是专利的必备条件。
已公开的中药处方失去了新颖性,除非像牛黄清心丸那样花大价钱改进剂型才能申请到专利。可是这个大价钱,并不是我国的每一个制药企业都能支付得起的。更重要的是,新药必须有审批证书才能生产上市,无通过审批希望的中药处方,即使疗效再好,申请专利也毫无意义。不论经方、古方、新方都按西药的方法和要求提取活性成分的硬性规定,迫使中药开发首先考虑的是便于提取活性成分与通过审批,许许多多疗效特别好的复方、大方,则被拒于中药开发选取项的门外。专利不仅保护不了这些处方的权益,还将使它在专利保护期满后变成免费午餐。对这些处方持有人来说,不去申请专利绝非仅仅是法律意识淡薄,更重要的是被新药开发政策所迫。中药复方在中医临床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新药开发政策对复方特别是大方来说则是致命的打击。
中药开发的认知上存在不少误区。一是对接轨的曲解。有些人片面地理解为只有按照西药研制的方法达到了国际标准才叫与世界接轨,却忽视了不管什么样的标准都是由人来制定的。国际上至今还没有中药标准,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理应承担起制定中药标准的重任。那时才会真正体会到,原来与世界接轨并不是一边倒,而是双向对接。
第二个误区是只看到西药研制方法——模式生物研究美好的一面,却忽视了研制经费昂贵、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另一面。以癌症为例,模式生物研究是把人类癌细胞放进培养皿培养,然后移植到实验小鼠身上使肿瘤生长,进而试用各种药物,找出能够治疗人类癌症的药物。但能治小鼠身上异种移植癌的药物,治不了实际癌症的肿瘤。
三是过分地看重国际贸易额,常把份额太低看成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化”得不够的衡量标准。但现实是国际贸易中的中药并未挤入世界医药的主流队伍,尽管一味地去迎合人家的口味,人家还是把它打入了治病的“另类”。
时代在变迁,工业现代化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空前的,且不说艾滋病、SARS都是前所未见的新病种,各种癌症、精神病也都成倍翻番。挖掘开发经方、古方固然重要,针对新环境、新病种研发新方新药更有现实意义。如何让适应新环境新病种的新方新药脱颖而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又能确保自己的知识保产权不会被别人白白拿走,这些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刻。
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当然要搞,但绝不能脱离中国国情,不能违背中医药的自身规律。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有害无益。
返回